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地外纤维,一根丝的星辰之旅

发布时间:2024-02-08 06:17:21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编者按 近日,由上海科技馆、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的上海科普大讲坛“2024年第一讲”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朱美芳讲述纤维的“星辰之旅”,使更多人领略了纤维前沿科技成果的神奇。本报整理出报告内容,以飨读者。


纤维是一种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细丝状物质。美国材料文化专家罗伯特·弗德尔曾提出“改变人类历史的十大关键材料”的概念,其中第三种就是纤维。纤维是一种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关键材料。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不断开发纤维的多种用途,一根小小的纤维能有“七十二变”,颇具潜力;而地外纤维的研究,更是把纤维的使用延伸到了地球之外,走进了浩瀚宇宙。


纤维之源

要到地球以外的星际空间,还要先从地球上起步。实际上,无论是金属、矿石、生物体、高分子物质,只要满足“具有足够细度(直径<100微米)和长径比(>1000),具有定向导向性、可编程性、可柔性加工”的条件,都可以称为纤维。

纤维无处不在,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天然的麻纤维源自一种植物,在公元前2000年就被发现。商周时期,人们利用植物纤维制作织物;汉代时,一种被称为“素纱禅衣”的衣物出现,这些都属于自然纤维的使用。

人造纤维又是怎么回事呢?1664年,英国科学家胡克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一些自然界现象后突发奇想:人能不能自己造纤维?他在《显微绘图》中写道:“也许能找到某种方法来制造一种黏性的物质,然后让它通过网筛,拉出很像蚕吐出的丝。”这是我们首次提出“人造纤维”或者“合成纤维”的概念,在1938年—1958年期间,五大合成纤维正式在欧美诞生。


纤维之美

目前,除了人类穿的衣物外,纤维材料还在医疗、能源、通信等领域“发光发热”,在航天领域更是有着重要的用途:地外纤维能够辅助航空飞机、空天装备、空间站、通信卫星等设施的使用。

比如,在太空中有大量高速飞行的细小空间粒子,它们的运行速度可高达每秒几十千米。如果这些粒子碰巧撞上了飞行器,就很有可能给飞行器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研发用于实时监测、防护和收集空间粒子的纤维与织物,对探索宇宙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研发了“织物耳朵”,它是一种类似人耳、能“听”到声音(振动)的材料。把这种织物放到空间站上,它会将太空中粒子、碎片等撞击空间站时产生的振动,记录下来并输出信号,这样就实现了对空间站状况的实时、连续与长周期监测。这种织物是否耐用呢?在连续工作18个月后,这些织物被取了回来,研究人员发现它的使用性能并没有降低。


纤维之魅

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功能纤维,到下一次工业革命,能够感知外界环境或内部状态并作出反应的智能纤维将成为重点。通过AI结合智能纤维研发新材料,人类将制造各种纤维太空设备,进一步探索神秘宇宙的更远处。

经研究,月壤和地球上的玄武岩结构相似,月海玄武岩纤维的发现,意味着未来可把月壤变成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在月球甚至火星上建造房子。你能想象吗?在未来,我们就地取材,利用月壤纤维建成一座座高科技月球村,人们可以穿着智能纤维制作的航天服,乘坐太空电梯到月球上去生活,并以月球作为深空探索前哨站。

始于地上,迈向地外,一根纤维关系你我,一根纤维连接地空。相信在纤维研究的不断发展下,我们终能抵达前人未至之境。

 (科普时报实习生 韩雪明 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