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来!看一只葫芦的“七十二变”

发布时间:2024-02-26 08:59:34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2月21日,临近元宵节,不少游客抓住寒假小尾巴,带孩子来到来到中国葫芦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葫芦艺术馆),观赏葫芦雕刻艺术品,感受传统葫芦文化,祈求龙年“福禄”双收,吉祥喜庆。

纷至沓来的游客中,李雅琪小朋友跟随爸爸妈妈从120公里之外的济南赶过来,“寻找‘宝葫芦’的秘密……”

葫芦艺术馆坐落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建筑造型呈葫芦花形态,是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葫芦文化博物馆,也是中国葫芦文化艺术节的永久会址建筑。从外到内,这里的葫芦元素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葫芦文化博物馆馆内陈设。图源:聊城新闻网


群众身边的非遗博物馆


一年四季,村民忙着种葫芦、画葫芦、卖葫芦;随处可见的商铺里,迷你葫芦、“大肚”葫芦、异形葫芦……这是东昌府区堂邑镇上的寻常景象。在这里,家家户户种葫芦,“玩”葫芦,他们“玩”出了8亿年产值,“玩”出了七成全国占有率。


当产业做大之后,文化因素凸显出来。一座气势恢宏的葫芦艺术馆应运而生。

春节假期期间,葫芦艺术馆游客如织。他们脸上或喜悦,或好奇,或期待,急于到这座现代化博物馆中寻找葫芦背后的故事。

走进葫芦艺术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葫芦琳琅满目。从葫芦起源到发展历史,从种植到品种,从葫芦雕刻到工艺发展,该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一一展示介绍。

小巧的葫芦文玩、天鹅造型的葫芦范制、纹饰精美的葫芦大漆、图案各异的葫芦烙画……厚重的历史与精湛的技艺在一个个精雕细琢的实体葫芦上得以展现。

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虚此行的感叹中,参观者开始真正了解葫芦、重新打量葫芦、认真研究葫芦。

作为葫芦艺术馆的运营者,聊城福禄缘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超向记者介绍,东昌葫芦雕刻被列入2008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突出打造“群众身边的非遗博物馆”,展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葫芦文化博物馆馆内陈设。图源:聊城新闻网


葫芦“变身”艺术品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记者来到“葫芦加工工艺”展区。在这里,一只普通的葫芦经过雕刻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如浮雕葫芦、烙画葫芦、针刺葫芦、堆彩葫芦、镂空雕刻葫芦……

张超随手指着工艺品向记者介绍:这一款叫火画葫芦,它以火针等烧炙器为工具,在葫芦的表面烙烫,通过焦黄色的烙痕来绘制图案或者书写文字。

说罢,他又指着另一个长方体样式的葫芦工艺品说,这个叫范制葫芦。所谓“范”,是指模具。葫芦小的时候,将其放进有花纹的模子中,等到秋天成熟时取出,就能得到有图案或者花纹的葫芦。

在东昌府区,葫芦种植加工已有300多年历史,其传承之道是创新。

记者发现,在传统雕刻基础上,这里的葫芦又发展起烙花、雕刻、砑花、绘花、拼接、范制、勒扎、打结、彩绘等工艺手法近千个品种。一个个原本普通的葫芦,经过匠人的巧手焕发出崭新的模样,有的葫芦被雕刻得精妙绝伦,放在架子上供人观赏;有的变成了小巧的茶壶,集实用和美感为一体。

葫芦雕刻得好,不光靠技艺,选料、选材、刀法、着色也极为讲究。东昌葫芦雕刻选材广泛,如“八仙过海”“武松打虎”“水浒人物”等故事场景都可以表现在葫芦上。


掐丝粉彩葫芦。王延斌 摄 


游客从“旁观者”变“融入者”


“看到这些精美的艺术品,我非常感动。”参观完葫芦艺术馆,山东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李元元有感而发,“东昌葫芦精准地满足了‘人以群分’的市场需求,也说明了非遗产品完全能做出大品牌、大产业,成为前景光明的民生产业、绿色产业。”

相对于静态葫芦,李雅琪小朋友似乎对葫芦小剧场情有独钟。

在这里,葫芦小电影、葫芦手工DIY体验等轮番上演,借助全息投影讲述“伏羲女娲与葫芦”的故事,帮助参观者了解葫芦的“前世今生”。在浸入式体验中,游客从“旁观者”变成了“融入者”。

张超表示,他们一直秉持“用葫芦讲故事、讲文化”的主张,以贯穿千年的民间故事与神话为蓝本,以古典纹饰为线条框架,为简单器具注入意蕴与美感,希望更多的人在这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