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0天,南迁总里程2253千米,横跨纬度8.85度,飞行最大高度为海拔5579米,跨越了青海、四川、西藏三省" />

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普查”高原鸟类,新技术大显身手

发布时间:2024-05-30 11:52:15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历时30天,南迁总里程2253千米,横跨纬度8.85度,飞行最大高度为海拔5579米,跨越了青海、四川、西藏三省区,最终抵达印度……高山兀鹫自从有了“电子身份证”后,成功回传位点数据1478个。与此同时,通过鸟类种群数量调查监测和迁徙跟踪研究,在青藏高原首次开展的小型雀形目鸟类红喉歌鸲(qú)和黑喉石䳭(jí)迁徙模式,为亚洲迁飞区普遍缺乏雀形目迁徙数据的现状提供了重要示范。

今年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此之前,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向世界送出了一组组珍贵的鸟类观测数据。

从小型鸟类到猛禽、从候鸟到留鸟、从水禽到涉禽,几年间,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团队与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联合开展的多项鸟类研究,凭借科技手段让鸟儿跨越山海“有迹可循”,近期发布的一系列观测数据,填补了我国多项鸟类观测空白甚至亚洲相关记录。为鸟类做“普查”,科研人员是怎么做到的?

摸清鸟儿“家底”难度极高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驻西安专员办副主任潘自力介绍,我国分布着1445种鸟类,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全球9条候鸟迁徙路线中,4条途经我国,几乎涵盖我国全部领土,其中青海就涉及2条。

青海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目前在这里常年或季节性生活的以黑颈鹤为代表的鸟类有近380种,占全国鸟类物种的四分之一。不同于其他物种调查,要掌握“高空作业”的鸟儿行为轨迹及种群数量等数据难度极高,鸟儿往哪飞、怎么飞、有多少,依靠肉眼、蹲点等传统观测方式无法实现。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张毓告诉科普时报记者,开展鸟类监测和科学研究的最大难点在于调查监测方法的选择、代表性鸟种的选择、调查监测固定区域选择,以及长期持续的人力物力投入和科研人员的专注力,除了这些之外更需要产学研相结合,使研究成果能够应用于保护管理之中,最终作为政府决策的重要科学依据。

卫星跟踪确定鸟儿“身份”

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会长王舰艇向记者展示调查研究成果之一——黑颈鹤迁徙路线图,得益于鸟类环志的技术手段,通过卫星跟踪并结合动物生态学中的标记重捕法等研究方法,科研人员对分布在青海省的黑颈鹤等3种鹤类开展迁徙研究。

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监测部部长那辉梅补充道,标记重捕法是一种估计种群密度的方法,通过对调查物种部分个体进行标记并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注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历时3年多,工作人员在青海省跟踪了82只黑颈鹤,通过对回传的66万个位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获得了该省黑颈鹤详细分布图及迁徙路线。同时,工作人员还对迁徙经过青海的蓑羽鹤和灰鹤通过卫星跟踪研究,获得它们在青海省的时空分布规律。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总工程师田剑表示,通过此次鸟类种群数量调查监测和迁徙跟踪研究,青海黑颈鹤由10年前1200多只增加到2600多只,白马鸡1万只增加到1.9万只,黄喉雉鹑1500多只,大天鹅1400多只。

“鸟类观测没有终点,我们将通过跟踪研究精准掌握迁徙鸟类的迁飞路线、动态变化、集群越冬范围,以及栖息地利用、环境因子变化与迁徙行为潜在关系,进一步揭示其繁殖迁徙策略等科学问题。”采访结束时,张毓坦言。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