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的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9月27日晚,第三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暨第二届北京城市更新周在钟鼓楼文化广场开幕。活动由北京市委城市工作办、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指导,北京城市更新联盟发起并筹办,以“共续文脉、共享美好”为主题,将在全市范围内持续至10月中旬。其间包含开幕活动、多场平行交流研讨会、区级分论坛、北京城市更新周分会场活动、闭幕式等系列活动。
最佳实践树立更新样板
开幕活动现场对第三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获选项目进行表彰。该评选活动自今年3月启动并公开征集,经过公众投票、专家评选等环节,最终14个最佳实践和24个优秀项目从206个参选项目中脱颖而出。
这些优秀项目有圆了百姓的安居梦、亮了古都的金名片的钟鼓楼片区保护更新,有规划引领、街区共治的方庄街道大型居住区域综合性更新,有为小小孩创造美好明天的北科婴幼学苑,空间重构、枢纽激活的北京站及周边地区一体化提升,还有见证京津冀十年奋进的新地标丰台区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和水泥融合数学、开采变成修复的怀柔区金隅兴发科技园,以及工业文创跨界想象的朝阳区751文化消费街区等涵盖各个类型的城市更新项目。表彰仪式通过“微电影+采访交流+表彰词”的形式进行,集中展现了获选项目的更新情况、创新经验、实践成果,全面展示新时代北京城市更新的风采,带领现场观众感受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城市风貌。
政策解读、经验分享精彩纷呈
9月25至27日期间,政策解读与经验交流、京沪等重点城市城市更新交流、最佳实践经验分享、老城保护与更新等4场平行交流研讨会陆续举行。
政策解读交流会上,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集中解读《北京城市更新条例》实施以来出台的各项配套政策。目前,北京市已经形成了以条例为统领、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为基础,各项配套政策为支撑的政策体系。条例配套政策已出台40项,市场普遍关注的用地功能混合、工业用地先租后让、五年过渡期实施细则、项目库管理、统筹主体确定等政策均已明确,为社会主体参与创造了更好条件。
京沪等全国重点城市更新交流会为今年新创设的特色活动,由北京城市更新联盟和上海城市更新开拓者联盟创意和发起,来自北京、上海、香港、广州、深圳、南京的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代表分享了各城市城市更新工作的组织机制、政策特点、实践成果和代表案例,促进各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借鉴。
最佳实践经验分享会上,入选第三届最佳实践的项目代表从规划设计、运营策划、项目审批、工程建造、社会共治等不同角度分享了自身工作经验。
老城保护与更新交流会上,专家学者、项目主体、规划设计师、运营方代表等共同交流新时期老城保护更新实践心得,展望未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方向。同时,东城区、朝阳区、丰台区、昌平区、经开区等代表在不同场交流会上分享了区级层面城市更新的工作机制和特色成果。后续,区级层面交流会还将陆续开展。
城市更新周大幕拉开
为了让更多市民朋友了解更新、体验更新、收获美好,活动现场发出倡议,以“体验美好的更新”为主题的第二届“北京城市更新周”开启。北京城市更新地图已经上线120余个城市更新项目打卡点,依托其中商业消费、文化展示、体育休闲类更新项目,开启了57余个城市更新线下体验活动。例如朝阳大悦城艺术展、龙湖北苑天街城市漫游企划、北京凤凰汇萌宠领养日、方庄文化艺术中心系列文化活动、一街一坊·大栅栏设计社区生活节等。活动通过线下实体与线上地图相结合的形式服务市民游客,从“中国移动”“建行生活”平台线上即可了解线下项目情况、并获得路线指引前往活动打卡,还可解锁周边消费场景。
共谋北京城市更新未来
北京城市更新论坛的举办旨在为各方提供一个沟通合作平台,共谋北京城市更新未来。未来,将锚定“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这一目标,以城市更新打开首都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坚持规划引领,始终把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确保城市更新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新的起点,统筹推进老城保护和城市更新。注重政策创新,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创新力度,积极回应政策关切,提高政策可达性和透明度,确保政策能用、好用、管用。广泛组织动员,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实施,畅通公众参与机制,着力解民忧、听民意、聚民心,用好规划师、建筑师、园艺师等专业力量,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