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29日,是全球共同关注的日子——世界卒中日。今年迎来第19个“世界卒中日”,主题为“体医融合,战胜卒中”。作为神经外科医生,我深知脑卒中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巨大负担。在此与大家分享关于脑卒中的科学防治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并重视这一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或突然破裂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类疾病。它可以分为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堵塞导致血液无法供应大脑,造成脑组织缺血坏死;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是由于脑血管破裂,血液冲入脑组织或蛛网膜下腔,造成神经损伤、脑水肿、高颅压,甚至脑疝,危及生命。
脑卒中的典型症状
脑卒中发生时,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多种多样,但通常都较为突然和严重。记住“120”法则,早期识别,及时就诊。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观察患者的面部是否对称,有无嘴歪眼斜的现象。这是脑卒中的常见症状之一,由于面部肌肉受到影响,导致面部表情不对称。
“2”代表“检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让患者尝试举起双手,观察是否有一侧手臂无法抬起或举起后立即落下。这提示可能存在偏瘫,是脑卒中的另一个重要症状。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与患者对话,观察其言语是否含糊不清或表达困难。语言障碍也是脑卒中的常见症状之一,由于大脑语言中枢受损,导致患者无法清晰表达。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附近的医院,若能在发病4.5-6小时之内就医,则偏瘫是有机会逆转的,若超过黄金抢救时间窗,则只能“亡羊补牢”式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并通过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来确诊。头颅CT可以快速区分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而MRI则能够更详细地显示脑血管的病变情况。
脑卒中的治疗方法
脑卒中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如果发病时间在4.5小时以内,可以考虑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以溶解血栓恢复血流。对于大血管的堵塞,发病6小时以内还可以进行介入微创取栓手术,挽救脑细胞。对于出血性脑卒中,则需要根据出血类型和出血量来决定治疗方式,如有动脉瘤或血管畸形引起的脑出血,则需要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来修复血管。
脑卒中的预防措施
防治脑卒中,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是一些科学且行之有效的措施。
调整饮食:养成低盐、低脂、清淡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盐、高热量、高脂食物的摄入。例如,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少吃肥肉、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
增加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行3-4次有氧运动,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和血脂,减少脑卒中的风险。
定期检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并按时服药控制病情。同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因此,应尽早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对于已经戒烟的人来说,要避免接触二手烟甚至三手烟。
控制体重:肥胖是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来保持合理的体重,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波动过大可能导致血压骤升,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因此,应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兴奋与悲伤。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脑卒中患者的日常护理和心理支持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除了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外,科学全面的护理也是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以下是一些日常护理和心理支持的建议:
打造适宜环境:确保室内光线柔和、空气流通,减少噪音干扰。家具布局要合理,避免尖角家具,确保活动空间宽敞。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康复环境。
细心照料日常起居:家属应耐心细致地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包括洗漱、擦身、进食、饮水等。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应提供必要的辅助器具,如轮椅、助行器等,确保其安全移动。
合理调整饮食:患者的饮食结构应调整为清淡易消化,严格控制钠盐、油脂、胆固醇等物质的日摄入量。同时,保证足量的高蛋白食物和蔬菜水果摄入,以补充身体所需营养。
进行功能锻炼: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先进行被动运动,如活动关节、按摩肌肉等;待瘫痪肢体肌力有所恢复后,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如练习仰卧伸手、抬脚、大小关节屈伸转动等。逐步提高肌力和关节功能,促进康复。
给予心理支持:脑卒中患者往往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致残致死率极高。在日常生活中,请大家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关注身边人的健康变化,一旦发现脑卒中的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救治。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传播脑卒中的防治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重视这一疾病。
(作者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委员)
上一篇:黄鼠狼的“臭屁”究竟有多毒?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