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3月15日起施行

发布时间:2025-02-18 06:02:16 来源:中国科普网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科普时报记者胡利娟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3月15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条例》的出台,对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2月14日,国家林草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生态司(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司长张利明作如上表述。

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学、景观、经济价值。千百年来,古树名木守护着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见证着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铭刻着民族发展的时代印记,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历史坐标、文化基因。

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可喜成绩,保护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重点区域和具有重要价值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破坏古树名木行为受到有力惩处,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明显增强。但是,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仍存在违法采伐、移植、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时有发生,少数地方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保护管理要求不统一等问题,亟需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专门行政法规,建立健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张利明介绍说,此次《条例》在制度设计上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保护第一。《条例》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长期实践经验上升到法规层面,强化保护第一,突出科学保护、原地保护,全链条、全方位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及其生长环境,为古树名木健康生长创造了法治条件。构建政府主导、属地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压实保护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对非法采伐、移植、损害古树名木等违法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全面追究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二是坚持分级分类。针对不同树龄的古树名木,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规定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注重管养结合。合理衔接城市、乡村古树名木保护等级划分,允许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对城市古树实行提级保护。按照全面但有区别的原则,规定散生古树名木、古树群普查、认定、公布程序,对古树名木位于偏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以及古树名木保护与文物保护相关的情形,分类提出保护管理要求。

三是坚持合理利用。《条例》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统筹协调古树名木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将人工培育、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商品林中的树木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充分发挥这些人工商品林的经济效益。对于国家级、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等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古树名木,确需移植的,规定了严格的审批程序。在不破坏古树名木资源的前提下允许合理开展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实现保护与发展良性循环。

四是坚持文化传承。古树名木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精神交融而形成的生态美景,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宣传教育,结合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以及传统节庆、民俗,合理发挥古树名木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促进古树名木资源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注入源头活水

古树名木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各国普遍十分重视保护这些宝贵遗产。那么,中国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有哪些特色?相关经验对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有什么重要意义?

“国外概念与我国‘古树名木’不尽相同,更多以‘大树’‘老树’‘遗产树’‘天然纪念物’等类似的概念,对树木进行登记和保护。”国家林草局生态司(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司长刘丽莉举例说,比如美国、加拿大部分地区的市政法规中对遗产树的认定、保护、施工许可和移植管理等作出规定,日、韩等国将古树名木作为“天然纪念物”进行保护。

刘丽莉表示,经过对比研究,中国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处于国际领先。从立法层级看,《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是世界上首个国家层面古树名木保护专门立法。从资源状况看,中国是世界上古树名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而且初步建成了国家古树名木资源数据库,实现落地上图动态管理。从保护理念看,中国的古树名木保护理念根植于“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突出保护的整体性、系统性,坚持严格保护与文化传承、合理利用并举,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从保护力度看,出台较为完备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体系,落实严格的保护管理措施,抢救复壮濒危衰弱古树名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织就了系统完善的保护网络。

关于中国古树名木保护对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意义,刘丽莉以一个案例来作答。去年11月,来自我国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62岁村民黄天明,作为稽东古香榧群的第六代守护人,也是唯一的农民代表,在“气候行动推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主题边会上,分享了村民与古香榧树和谐共生的故事,引发了广泛共鸣。这是中国古树名木保护与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契合的例证,通过质朴的民间实践,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理念跨越国界,融入了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征程。

相信未来,我国的古树名木保护经验和理念将持续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注入源头活水,在全球范围内引领更多国家和地区重视并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让这份源自古老东方的绿色智慧,成为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实现可持续发展愿景的重要抓手。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