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量子定位能否替代卫星导航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量子定位系统(QPS)的概念最早始于2001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学研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的乔瓦内蒂·维托里奥博士、洛伦佐博士,以及与从事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研究的机械工程学教授劳埃·德赛斯一起,在他们共同发表的《量子增强定位和时钟同步》的文章中提出的。

目前,全世界大量的设备都依赖卫星定位系统来定位和导航,但是,卫星定位系统的信号有时会被阻塞或是被劫持,而无需卫星定位的量子定位技术,将可以实现新型定位导航。 那么,什么是量子定位呢?

自脉冲式量子定位提出以来,作为导航系统中重要的定位、授时功能的体现,基于量子纠缠及量子压缩特性的光子脉冲测距和测时等相关研究,不断地被媒体报道。

2002年,维托里奥博士在提出QPS概念的同时,设计并验证了基于量子时钟同步消色散方案,证明在光量子可能传播的一般条件下,时钟的同步性不受分散介质存在的干扰,提高了量子定位的精度。

卫星导航通过向在轨卫星发射电磁波脉冲,并检测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延迟来实现定位的方式,导致了伪距误差。与卫星导航采用的电磁波信号不同,QPS的测距信号是具有量子特性的脉冲信号,这种信号是由没有电荷和质量的光子所组成。通过量子理论与量子力学,光量子具有奇特的量子纠缠和量子压缩的特性。

当前,主要的两种量子导航定位系统有星基量子导航系统和量子惯性导航系统。一类由于和传统卫星导航类似,需要发射信号来实现用户的四维坐标的定位,不同之处在于QPS采用的是相干关联的量子信号,所以依然属于有源定位系统;而另一种基于量子惯性器件实现导航的量子定位系统,与传统惯性导航系统类似,是靠着自身的惯性器件,来实现姿态调整与定位,不需要从在轨卫星实时接收信号进行测距和授时,属于无源定位系统。

其中,量子罗盘(原名为量子指南针)是一种新型导航技术。这种不会受到数据篡改和信号干扰影响的全球定位设备,通过把一些离子囚禁于过冷状态,并减少外部电波造成的影响,使被囚禁离子仅仅对地球产生的电磁扰动敏感,再通过测量地球产生的电磁扰动对这些离子的影响,科学家便能以极高精度,跟踪含有被俘离子芯片的运动状况。

英国防务科技实验所已开发出小到3英尺(约合91厘米)见方的量子定位系统。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鲍勃·科克肖特表示:“在物理学上还不存在能干扰这种(新)设备的方法。”这种定位技术也将不需要卫星,也不再需要无线电发射塔这类固定的参考点。

此外,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打造了一个钛金属外壳、牛油果大小的真空设备,将来在电单车、飞机上配备这样的设备,可以无需依赖GPS系统而实现定位和导航,即可安全定位自己的所在位置。过去一年来,该项目的研究组一直在观察这套设备的运行情况。

未来量子定位技术能否取代GPS?

目前,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比如:首先要构建完整的体系框架。量子定位和导航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不具备完整的系统框架。理论上,完整的系统框架应包括量子纠缠准备方案、卫星基线对的设置、角反射器、HOM干涉仪、构象计数器、抗噪声仪措施、多用户协议等。

其次要维护量子信号的纠缠状态。量子定位技术可能需要长距离传输量子信号,而以目前的技术进展,量子纠缠距离、连贯性和稳定性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三,量子定位技术要与经典定位技术的融合。卫星定位、惯性导航等技术经历较长发展过程已较为成熟,而量子定位系统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

现阶段,没有任何技术能够提供类似于GPS等卫星定位系统的精度和全天候、全地域工作能力,并在使用成本上与GPS相提并论。

总之,量子定位技术与经典定位技术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存,量子定位技术能否取代GPS还有待时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