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何星辉
6月4日10时30分许,因泥石流侵入线路,由贵阳北开往广州南的D2809次列车行驶在贵广线榕江站进站前的月寨隧道口时,2节车厢脱线,造成1死8伤。目前,列车上的136名旅客已安排转运疏散,现场的救援工作全面展开,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初步看,此次事故的“罪魁祸首”,是侵入线路的泥石流。面对突如其来的泥石流,我们为什么没能在第一时间获得预警?作为“喀斯特王国”的贵州,针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否真的束手无策?
铁路方面正在组织清理轨道上的泥石流。 图片来自西南铁路官微
“这样的泥石流隐蔽性很强”
“这是一个典型的坡面泥石流,它的隐蔽性很强,往往发生在一些植被相对比较好的地方,很不容易被发现。”贵州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研究员刘秀伟说,在比较陡峭的山体上,连续的暴雨很容易诱发坡面泥石流。
刘秀伟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山剥皮。一般情况下,少量坡体在暴雨的冲刷下,会沿着坡面往下快速流动,越到坡底,泥土堆积越多。由于坡面泥石流主要以固体物质为主,流动性不是很好,在斜坡底部相对集中堆积。
刘秀伟说,相比较而言,坡面泥石流的排查,比沟谷泥石流难得多。因为沟谷泥石流一般可以从沟谷里的堆砌物和沟谷两侧的山体垮塌等现象中,看到一些灾害发生的征兆。而事发地段的坡面泥石流,更像高陡斜坡上的小型泥石流,在前期排查的时候,往往很难发现隐患。
据西南铁路官微消息,6月3日8时30分左右,受贵州境内局地强降雨影响,沪昆铁路大龙站至蕉溪站间5个区段雨量超标,为确保列车运行安全,铁路部门对该区段进行封闭巡查。
刘秀伟透露,事发路段所在的榕江县区域,经前期排查,目前已经排查出了159处地质灾害隐患和209处风险斜坡,这些区域都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铁路工作人员为转运旅客提供服务。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万人拉网式排查地质灾害
近日来,贵州省大部遭遇持续性降雨天气,受此影响,地质灾害风险加剧。
6月2日,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召开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调度会,要求各地强化地质灾害的全地域排查,扎实开展隐患点和风险斜坡巡查。6月3日,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信息,将榕江列入橙色预警区域,要求当地立即调度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斜坡的监测巡查工作。
此前,根据当前和近期降雨引发地质灾害风险研判,自然资源部已经向贵州等重点省份派出技术专家,督促指导各地地质灾害巡查预警和避险转移工作,要求各地重视对公路铁路等险工险段的排查。
贵州被誉为“喀斯特王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贵州瑰丽奇特的地质地貌。但对于地质灾害防治部门来说,这些风景的背后,往往也会危机四伏。
作为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贵州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7%。数据显示,2010—2021年,贵州共发生地质灾害1663起,造成283人死亡、116人受伤。
与来势汹汹的气象灾害不同,地质灾害往往“深藏不露”,如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队”,其隐蔽性强、破坏性大。因此,预测地质灾害的来袭,堪称世界性技术难题。由于灾害来临时往往只在分秒之间,每年汛期来临,贵州都“如临大敌”。
“我们在全省已经排查了几千个地方。”刘秀伟透露,贵州每一个县区都有地质灾害隐患区,目前,全省发现地质灾害风险隐患28770处,威胁群众达209.6万人、财产450.65亿元。
为了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贵州组织开展了100支专业技术队伍、1000余名技术人员、10000余名一线监测人员的“百千万”排查专项行动,排查时间将持续到9月30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